211 军机大臣,还踏马首席?你能不能找个小点的官职冒充?_大清话事人
笔趣阁 > 大清话事人 > 211 军机大臣,还踏马首席?你能不能找个小点的官职冒充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211 军机大臣,还踏马首席?你能不能找个小点的官职冒充?

  第212章军机大臣,还踏马首席?你能不能找个小点的官职冒充?

  乾隆搁下狼毫笔,若无其事的开口道:

  “滚进来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总管太监秦驷,立即从门外迈入殿内,软底靴没有发出任何噪音。

  他就像是随时待机的Siri,永远在线,光速响应。

  乾隆根敲敲桌子:

  “这3份秘旨,立即发出去。不必通过军机处。”

  “奴才遵旨。”

  喜滋滋的秦驷,一溜烟的跑了出去。

  得亏是在园子里,要是在紫禁城,得启动特殊程序才能叫开宫门。

  那样的话,第二天朝野又要议论纷纷。

  他亲眼看着快马骑士出了圆明园,才欣喜的回到了自己的小屋。

  嘴里念叨着:

  “皇上还是太仁慈,要依奴才看,光杀白莲教匪远远不够。就该把荆襄所有男丁都杀光,嗯,还有江南的男丁也一并杀光。”

  伺候他脱靴子的徒弟小桂子目瞪口呆。

  “师傅,都杀光了谁来种田?”

  ……

  秦驷眼睛一瞪,竖起兰花指,尖声骂道:

  “糊涂,我大清有的是人。杀光了,一道圣旨,随便迁个百万户过去填江南、填荆襄。啥事都不会耽搁了。”

  “啊?”

  “江南,荆襄那都是不缺水的大平原。穷鬼们搬去了,怕不是耗子掉进了米缸?做梦都要笑醒喽。”

  小桂子没敢吭声,他记得师傅的家乡――三年旱两年,涝一年。

  全家死绝,后乞讨到了京城。

  一咬牙净身入宫,从刷马桶的小太监做起,吃尽苦头,如今俨然是大人物了。

  紫禁城内,

  除了正经主子,师傅就是数的上的重磅人物了。

  他不敢争辩,默默的去倒了一杯茶。

  “小桂子你发什么愣,说到杀人就害怕啦?”

  “师傅您喝茶。”

  “嘿,咱家告诉你,这人杀的越多,天下越太平。不服就杀,敢造反的更加要杀。一人造反,就杀光方圆十里。一村造反,就杀光百里。一府造反,就干脆把这个省都杀光。”

  很显然,秦驷已经陷入了一种癫狂的幻想,表情扭曲,眼神放光。

  他还真不是瞎吹牛。

  而是在史书的基础上,糅杂了一个最纯粹奴才的个人想法。

  秦始皇巡游,见陨石而杀十里。

  大清兵入关,屠百城而得天下。

  可见这杀戮,也是治理天下的一环。

  ……

  襄阳城。

  洪教主登上城头,俯瞰数里外的清军大营。

  “怎么样?”

  “教主放心,襄阳城绝不会失陷。”

  “好,好。”

  经过了修缮、加固后的襄阳城防,真不是随便啃下的。

  缺乏大炮,就多多增加石滚木、投矛,热油这种传统防御武器。

  只要守军意志够顽强,就能将来攻城清军杀的人头滚滚,尸体堵塞汉水。

  即使清军有大炮,也不是那么好啃的。

  因为襄阳有两重瓮城。

  洪教主又叮嘱道:

  “要尽快经营好水军。朕要东征武昌了,这里就交给你们了。”

  “襄阳在,我等在。襄阳亡,我等亡。”

  一众老弟兄,豪气干云。

  洪教主很满意,慢悠悠的走下城墙。

  突然看到一群人跪在城墙底下,领头的是明堂王堂主,手捧龙袍,金冠。

  “们这是?”

  “恭迎教主登基,白莲教万岁,教主万岁。”

  洪大昌诧异、拒绝、勉强、然而还是被加了一件衣服。

  以前穿的明黄袍子,缺乏见识,犯了很多错误,比如龙爪个数不对。

  这次的龙袍是正经的制式。

  穿上后,整个人自信多了。

  ……

  “臣等泣血,跪求教主登基为帝。否则,我等立马就去投汉水!”

  “哎,不必如此。”

  洪大昌很痛苦的闭眼,摇头叹气了半天,终于勉强接受了这个建议。

  主要是体恤下属。

  “朕宣布,从今日起,建白莲圣国。朕就是圣帝。统帅圣兵百万,顺江而下,直取武昌。”

  “万岁,万岁~”

  欢呼声雷动,襄阳城如同过年般热闹。

  不过,洪圣帝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。

  宣布待打下武昌,再定都、祭弥勒。

  次日,大军水陆并进,绵延50里,顺汉水直下。

  沿路击破多个城池,势如破竹。

  直抵武昌城外10里,扎下大营。

  而此时,阿桂才翻山越岭,抵达了汉阳府黄陂县。

  一行30余人,狼狈的如同乞丐。

  这一路失踪亲兵2人,摔死摔伤4人。

  堪称是用钢铁般的意志,强行走到这里的。

  探路的亲兵,一瘸一拐的回来了。

  “主子,白莲先锋已到武昌城下了。”

  “他们来的好快。”

  “咱们怎么办,进了武昌城可能就出不来了。”

  “别急,待本官再想想。”

  阿桂毫无朝廷重臣的形象,疲惫的斜靠着土堆,啃着一块干饼子。

  胡子拉渣,眼睛布满血丝。

  ……

  突然,不远处过来了一群人。

  警惕的看着他们,摆出了戒备的架势。

  “主子,好像是本地绿营。”

  “去,叫他们领头的来见我。”

  亲兵刚靠近到20步距离,一支羽箭嗖的钉在他脚前。

  “站住,什么人?”

  “我们是朝廷的人,这有腰牌,自己拿去看。”

  亲兵穿着便服,甩过去自己的腰牌。

  对面那个手持弓箭的绿营汉子,依旧警惕心不减。

  “你们一群汉子腰悬刀剑,又都是外地人,就凭一块腰牌?不可信。”

  “妈的~”

  亲兵刚想骂人,就看到对面的人齐刷刷举起了弓箭。

  ……

  阿桂连忙大喊一声:

  “住手,本官乃军机处大臣,钦命节制湖北战场。对面的,过来看公文。”

  汉子小心的看了盖了大红印章的兵部勘文。

  居然松了一口气,收起弓箭,笑道:

  “我认识这个章,在黄州协副将署外张贴的告示见过一次。没错,兵部的大印。”

  “拜见大人。”

  “起来吧,你是何人?”

  “标下黄陂营弓手,张九佬。”

  阿桂笑了:

  “你这名字谁取得?”

  “我爹,黄陂人勤奋,有九佬十八匠的说法。”

  “给本官讲讲,什么意思?”

  “就是代指手艺人。九佬指的是阄猪、杀猪、骟牛、打墙、打榨、剃头、补锅、修脚、吹鼓手这九个行当,十八匠是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、木、瓦、窑、石、漆、弹、蔑、染、画、雕、酒、箍、皮。”

  阿桂是世袭贵族,簪缨世家,头一次听说这种东西,颇觉新鲜。

  就问道:

  “所以九个行当,你都会?”

  “略通一二,嘿嘿嘿。”

  阿桂指了指后面的那些人,问道:“这些是?”

  “都是一个汛的弟兄们。最近上官让我们多加提防,小心白莲的探子。”

  “哦?白莲喜欢派探子吗?”

  “嗯,很多。他们一般打扮成老百姓模样,四处乱窜。”

  张老佬很健谈,让阿桂了解了许多信息。

  比如,一半的绿营兵都被调走了,加强武昌城防。

  还有,四周有点钱的人家都逃走了。

  要么躲到山里,要么去了更大的城池。

  ……

  “我们要去武昌,怎么走最便捷。”

  “旁边这条河叫滠水,坐船一直往南走就能到武昌城。”

  “走,你前面带路,去县衙借船。”

  张九佬带路,众人一路无言。

  进入县城后,有亲兵小声问他:

  “嘿,你知道军机处大臣是多大的官吗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g60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g60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