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 只能赌命了_重燃2003
笔趣阁 > 重燃2003 > 第二十六章 只能赌命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十六章 只能赌命了

  怎么有人说当叛徒就当叛徒了呢?怎么有人还会干出卷款私逃的勾当?

  熬过这段岁月后,宋儒华的管理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。

  在一篇名为《跨世纪企业家的十大素质》的文章中,他亲自撰文指出,一个真正的企业家,一定要在企业内树立绝对的权威,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思政敏感度、善于巧妙地制造机会……

  文章写的很长,但核心便是,自此,‘宋老师’变成了‘宋总’。

  TOP内部的师生关系、同门关系荡然无存。

  于是,在TOP内部,下级称呼上级习惯称谓变成了‘某总’,比如张总、李总、王总。

  就连管理司机的车队队长或者管理保安的保安队长,也是一律称呼为‘某总’。

  自然,外面的人到TOP办事情更是入乡随俗,见谁就点头哈腰,叫一声‘某总’。

  这样的称呼,自然不能体现宋儒华的绝对领导地位。

  某日,宋儒华到TOP华亭的“地盘上”视察工作,边走边看,不时指指点点,跟在宋后面随行视察的一彪人马中,有一个负责后勤和保安的小主管,是宋儒华绍兴老家一个村子里的人,也姓宋。

  正在这个时候,一个卖家具的小业务员到TOP来办事情,一眼瞧见那个“宋保安”,赶紧屁颠屁颠地追在后面,叫‘宋总’、‘宋总’。

  走在最前面的宋儒华听到了,以为有人在叫自己,转身一瞥,不认识呀!

  再仔细一看,原来不是在叫此‘宋总’,而是在叫彼‘宋总’。

  宋儒华第一次觉得自己被人叫得亲热的“宋总“含金量是那么的低。

  没多久,TOP出台了一个文件,决定在公司内部取消‘某某总’的称呼。

  虽然‘宋总’是不好再叫了,但经多次‘实验’后,‘宋主席’一称又得到了宋儒华的默许和首肯,并作为宋儒华在TOP唯一的称呼逐渐固定下来,不管大会小会、大报告小请示,TOP人开口闭口便是‘主席’、‘宋主席’。

  从‘宋老师’到‘宋主席’,宋儒华花了八年时间。

  宋主席自然是不用干苦力的,象征性的挖了几铲子供企业宣传拍照后,手里系着红布的铲子便交给了别人。

  一边的人此时也没上去凑趣说什么。

  显然,正在风雨飘摇中的TOP,让宋主席没有什么开心颜。

  凑上去找死啊。

  宋儒华背着手,望着身前的石碑怔怔的发着呆。

  “绍兴古郡,举世闻名。

  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。

  素崇教育,代出精英。

  公元一九九九年六月,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……

  阳春三月,始得现名。

  时年九月,序属三秋。

  镜水尽而东湖清,烟光凝而稽山紫。

  首届学生,欣然入学……”

  前面的介绍,让宋儒华嘴角挂着笑意,默默的读了起来,这篇碑文,文采飞扬,尽显‘物华天宝’的师爷之乡韵味。

  不过随后的话语,却让他笑容尽敛,

  “TOP集团之创始人宋儒华先生,绍兴县平水人氏。

  年少贫而好学,尽磨难而不屈。

  少小离家,求学锦城。始从师教,后举实业,敬业笃学,功垂名成。

  先生踌躇满志,难忘桑梓之情。遂于家乡斥资建校,科教兴邦。先生之举,可贺可敬。

  学院创办至今,深得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怀厚爱,稳步发展。莘莘学子,陆续成才。

  值TOP集团创立十一周年之际,谨立此碑,以志纪念。”

  默默地看完后,宋儒华心里比烟花还要寂寞。

  也许,这是自己在家乡留下的最后的痕迹吧。

  宋儒华现在很是后悔,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。

  他摇头苦笑了一声,转身望着身后的几人,“老李、老陆,老戴,TOP11岁了……”

  老李,李智,宋儒华当年在雅安社教期间的社教队队长,当时与宋儒华同住一个寝室,现任上市公司TOP软件董事长。

  老陆,陆兆祥,同样也是社教队的社员,现任上市公司炎黄在线董事长。

  老戴,戴礼辉,宋儒华妻子的同学,TOP公司便是他帮忙注册的,而后便加入其中,现任TOP集团董事局副主席、上市公司TOP科技董事长。

  三人围过去,李智拍拍他的肩膀,“11岁,还没成年,磕磕碰碰难免,你要振作起来,TOP还等着你带领前进。”

  作为宋儒华的老大哥,也只有李智才敢在他面前说这话。

  宋儒华点了点头,“老李,你是副主席,你得纠正我。”

  李智心里苦笑了一下,面上点了点头。

  纠正你?

  我还没活腻。

  敢纠正你的,现在还在大牢里关着。

  宋儒华也想到了以前的荒唐,他笑了笑,将手伸了出来,举在半空中,认真的说道,

  “回去我就去周抗那负荆请罪,你们……以后多说说话,多管管事,再帮帮我!

  TOP是我们几个人的心血,是我们的孩子,我们一定要让TOP能够长大成人!”

  李智、陆兆祥和戴礼辉对视了一眼,将手伸过去搭在他的手上。

  能怎么说?

  他们作为TOP的最核心,退无可退。

  宋儒华要是进去了,他们也跑不掉,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。

  嘴里喊着一二三加油的口号,戴礼辉眼角余光落在了石碑上,很是恍惚。

  其实,每年的7月18日,是TOP周年日,也是TOP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。

  宋儒华是一个相信“天意“的人,TOP更是一个有周年情结的企业。

  每年的周年庆都办得热热闹闹的,持续好几天。

  1992年7月18日,经过近半年的摸爬滚打赚了一点钱的TOP在位于锦城市建设路的国光招待所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成立仪式。

  从此,每年的这一天就被“法定”为TOP的周年庆。

  最为让他难忘的其实是去年,2002年十周年庆,也是各地软件园集中签约的日子。

  这是一场持续12天的人际盛宴,TOP耗资上千万元,活动遍及全国,参与人次不下10万。

  各地政府也是非常重视,四大班子全套出动为签约仪式助威。

  毕竟,关乎民生。

  他们寄希望于软件园、工业园能带动经济的增长,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,也能促进当地的消费。

  戴礼辉一直记得一件事。

  一位父母官不懂软件,但听人家说搞软件比搞其他好后,就找到了宋儒华,

  “宋老板,你来我这里搞个软件园,我算了一笔账,种软件比种稻谷划算。”

  父母官的账是这样算的:1亩地,农民1年收入是多少呢?就算1000斤谷子,1块钱1斤,就是1000块钱,这是收入还不是利润,利润要精打细算才100块钱;1亩地如果盖1幢楼,“你们搞一个最小的系统,起码3万块钱,产值3万,利润3千总有吧?”

  “宋老板,你得给我种软件,不要种水稻了,农民种水稻太吃亏了!”

  这句话,戴礼辉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,而现在,他只觉得愧对那位父母官。

  引凤筑巢再筑巢引凤,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,地方有的时候很是豁得出去。

  他们普遍患有招商引资饥渴症——正是这样的‘卖方市场’,也进一步成就了宋儒华。

  为了方便参加各地庆祝活动,宋儒华甚至包下两架小型商务飞机,全国四处游走签约,可谓物尽奢华,轰动一时。

  一派歌舞升平,一片歌功颂德。

  呈现在世人面前的TOP,俨然就是一个如日中天的企业形象。

  彼时的TOP,无论是幻想,还是琻山,是中软,还是华科,无人敢撄其锋芒。

  戴礼辉很怀念那个年代。

  然而,令人唏嘘的是,就在这最顶峰的一刻,楼开始塌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g60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g60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